河南周口一名产科医生以坠楼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悲剧,令人痛心。据其家人透露,这名医生生前在抖音平台上持续遭受了长达7个月的网络暴力,最终不堪重负。这一事件再次将网络暴力的危害暴露在公众面前,同时也引发了一个的问题: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,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在网暴事件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?当网暴一次次酿成悲剧,平台是否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?答案显然是肯定的。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,而作为拥有数亿用户的头部平台,抖音更不能成为网络暴力的温床。
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持续性和扩散性。一条不实信息、一段恶意剪辑的视频,经过算法的推荐和用户的转发,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。受害者不仅要承受来自陌生人的辱骂、威胁,甚至可能面临人肉搜索和现实骚扰。周口的这位医生在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反复遭受攻击,而抖音作为信息传播的平台,却未能有效拦截这些恶意内容,这无疑是平台审核机制的严重失职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类似的悲剧并非个案。去年,前首富钟睒睒也曾因在抖音上遭遇大规模网暴而公开要求平台道歉。
平台的责任不仅在于事后删除违规内容,更在于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拦截机制。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拥有强大的算法和技术能力,能够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,却为何对显而易见的恶意攻击视而不见?事实上,许多网暴行为并非隐蔽难察,而是公然在评论区、弹幕甚至视频内容中出现。平台完全可以通过关键词过滤、用户举报复核、异常行为监测等手段,在网暴形成规模前及时干预。然而,现实情况却是,许多受害者反复举报后,平台的处理往往滞后甚至无效。这种对侵权内容的纵容,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,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。
法律已经明确要求网络平台承担主体责任。《网络安全法》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均规定,平台应当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,对违法行为采取必要措施。然而,在利益驱动下,部分平台为了流量和用户活跃度,对争议性、煽动性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甚至变相纵容。网暴事件频发后,平台常常以“海量内容难以全面审核”为由搪塞,但这种说辞显然站不住脚。既然平台能够通过算法精准推送广告和商业内容,为何不能将同样的技术用于识别和拦截暴力、侮辱性信息?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能力,而在于平台是否真正愿意投入资源去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。
网络暴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而平台在这场战争中绝不能袖手旁观。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拥有巨大的影响力,也理应承担起与之匹配的社会责任。技术的进步应当用于传播善意,而非放大恶意。唯有平台真正重视起来,法律严格执行起来,公众的监督持续下去,才能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,避免下一个悲剧的发生。
海报新闻记者 冯炜程 报道